第46章
苏轼乘舟游玩,与山上住持交流,写下来《石钟山记》
《题西林壁》和《石钟山记》,是苏轼游山感受的记录,也是他这一时期人生思考的一个方面的艺术总结,是他文学艺术的集大成之作。
苏轼从六月到十月十五,花费四个多月时间来到了登州(蓬莱)。
常州一带,水网交错,风景优美。
苏轼在常州居住,无饥寒之忧,享美景之乐,远离京师,与家人作伴,与朋友相处,怡然自得,他选择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。
可天有不测风云,公元1085年,神宗驾崩,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,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,垂帘听政,高太后是守旧派,旧党为首的司马光被重新启用为相,新党被打压。
高太后在大权掌握后,下诏令苏东坡回京,彼时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。
虽然苏轼在登州停留半月,做了五日太守,但在这短短时日里,苏轼还是给常州百姓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。
第一件事,加强海防建设。
蓬莱地处山东半岛的最北境,是整个大宋海防的重要门户,是大宋海防的重要门户。
在苏轼的治理下,蓬莱的军事海防有了极大的提升。
第二件事,苏轼上奏朝廷请求停止登州的“榷盐”制度。
(榷盐法是唐中叶对盐就场专卖的制度,盐户制盐立户籍,称亭户,国家免去亭户的徭役,所产的盐均由官府收购、运销,不准私买。)
登州靠海,有渔盐,百姓可以拿海水煮盐,贩盐为业。
据《宋史·食货志》记载:“自岱山以及二天富炼以海水,由鸣鹤西南及汤村则刮碱淋卤,十得六七。”
灶户所制之盐只能卖给官方,价钱不及市场价三分之一,百姓买盐又要花高价,造成了制盐之人吃不起盐的情况。
苏轼来到登州,体察当地民情,发现了这个问题。
苏轼上奏《乞罢登莱榷盐状》,请求朝廷停止登州的“榷盐”制度,建议采取灶户将所制之盐卖于百姓、政府从中收税之策,如此皆获其便,朝廷准其所奏,解决了百姓吃盐的问题。
这个政策历代承袭,直至清末,两地受惠千年。
清代盐政碑载:“苏文忠公莅任五日即上盐书,为民图休息。士人至今祀之。”
百姓在登州的丹涯山上为苏东坡修建了苏公祠,以此纪念苏东坡对这里的贡献。
《留别登州举人》
身世相忘久自知,此行闲看古黄腄。
自非北海孔文举,谁识东莱太史慈。
落笔已吞云梦客,抱琴欲访水仙师。
莫嫌五日匆匆守,归去先传乐职诗。
祠堂门口刻以“五日登州府,千载苏公祠。”的对联。
登、莱两州的“苏公碑”上镌刻《乞罢登莱榷盐状》,以供后人牢记缅怀。
......
天幕弹幕。
苏轼另行僻峤,留下了小学教材必背诗作。
李白是最高的山,苏轼是最长的河!河不企及山的高度,而山也不曾拥有河的长度!
只能用“恐怖如斯”来形容苏东坡了,来登州不到一个月,又留下了千古留名的政绩。
不知道为什么,看到苏轼的功绩,已经麻木了,太多了!太多了!!太多了!!!根本数不完。
老苏,该走了,这次不是弟弟捞你,而是太后来捞你了。
......
历朝历代的人看着苏轼的诗作和功绩,已经麻木了。
太多了,看着天幕不计其数的丰功伟绩,密密麻麻的。
这还没完,苏东坡到底干了多少???
小说《老祖宗刚登基,你就让他看亡国换代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